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区外资讯

上海化工区换“龙头”,确保五个“看不到”

信息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上观新闻 发布时间:2018-11-02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以往,上海化工区的发展往往注重项目的引进,资金的投入;如今,上海化工区正悄然谋求转型,以“科创”为龙头,引领可持续发展。

记者从11月2日召开的上海化工区国际专家咨询会上获悉,今年,化工区再次被评为全国化工园区综合发展第一名。

 

今年以来,上海化工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化工产品市场复苏乏力局势,园区经济发展态势良好,转型发展、提质增效成果明显。发展速度“超预期”,1-9月,园区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12亿元,同比增长16.3%;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81亿元,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市增速14个百分点,完成全年目标的89%;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42%;累计批准项目总投资6.7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的149.6%。发展效益“高水平”,1-9月,累计利润总额为234亿元,同比增长34.6%;累计上缴税金151亿元,同比增长61.3%。单位土地利润24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土地税收16亿元/平方公里。至9月底,园区历年累计批准项目总投资249亿美元,历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45亿元。发展质量“高标准”。1-9月,扣除作为原料的石脑油、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园区所有投产企业消耗能源266万吨标煤,单位产值能耗0.27吨标煤/万元;企业生产处理后排放的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含量42毫克/升,同比下降21%;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10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

 

面对新机遇、新要求,上海化工区正在积极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下一步,上海化工区着力“做强”化工产业、“做优”营商环境、“做精”管理服务,力争早日建成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引领全国化工园区走向高质量发展。

 

“做强”化工产业,提升园区辐射力。做好强链、补链、延链等工作,加强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和落地建设。加快上海化工国际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对接汽车、大飞机、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需求,推进光刻胶、硅材料、碳纤维、石墨烯等研发与制造,增强化工产业的战略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技术咨询、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园区内部生产与服务的协同水平。增进与周边石化产业区块的联动发展,提升区域产业能级,力争到2035年使杭州湾北岸石化产业带的制造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带动全市相关化工服务业规模突破6000亿元。

 

目前,上海化工区新辟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创新中心,将以上海化学工业区为核心,形成北联市区,西联金山,东联奉贤,形成要素集聚、开放共建、产城融合的发展格局。记者在规划图上看到,上海化学工业区新设的“化工新材料创新基地”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分为科创研发、成果转化、科创服务三大板块,集中“研发实验、科研孵化、中试放大、科技展示、教育培训、商务办公、生态休闲”等功能。

 

“做优”营商环境,增强资源吸引力。继续提高服务企业的质量,深化公用工程价格改革,争取在天然气、电力、蒸汽等领域取得新突破,持续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动共享发展,补齐交通、医疗、教育、文体等公共服务短板,打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加快美丽生态园区建设,确保园区内“看不到裸土”“看不到锈迹”“看不到垃圾”“看不到废物”“闻不到异味”。

 

“做精”管理服务,构筑品牌竞争力。对标世界一流化工园区,完善化工区的综合监管体系,筑牢安全防线。深化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智慧工厂、智慧服务、智慧政务应用,做好监测、预警、预测等工作,确保监控更精准、决策更科学。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一网通办”,推进项目审批流程再造。加快推进“数据多跑路、政府上门做服务”,努力让企业到政府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打响化工区精细化管理服务品牌。

 

未来,上海国际化工新材料科技创新中心将通过构建开放型创新研发支撑体系、规划多方合作的中试转化基地、探索市场导向创新创业孵化器、推进区域联动及配套环境优化、改革突破争取创新型政策扶持等五大重点任务的实施,将上海建设成为我国化工新材料重要的产业承载区和创新策源地。

栏目主编:刘锟文字编辑:刘锟题图来源:视觉中国图片编辑:苏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