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化工区,有这样一家企业,它是园区循环经济体系的重要配套企业,也是我国西气东输工程配套的第一座燃气—蒸气联合循环热电厂,还是全国最大的能源回收电厂,拥有上海市最大的集中供热、供水管网。它就是上海漕泾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12月20日,该公司获得了上海化工区“改革开放40周年,园区开发建设22周年·勇立潮头奖”。次日,中国化工报记者专程来到该公司,采访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郭赉佳,以探寻其中的发展模式和奥秘。
热电联供让能源高效利用
郭赉佳告诉记者,漕泾热电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成立于2004年,2006年初开始进入商业运行,目前拥有30余家优质客户,包括巴斯夫、科思创、3M、三井化学等世界著名化工企业。
专注于以热定电、热电联供是漕泾热电此次获奖的主要内容。郭赉佳说,漕泾热电采用燃机联合循环主力供热、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燃煤机组辅助供热、快速启动锅炉事故供热和蒸汽循环利用等四重方式,以确保园区供热安全和蒸汽品质。
“作为一家能源企业,也是园区配套服务企业,我们以为区内大型跨国化工企业提供可靠、稳定、高品质的绿色清洁能源为己任,鼓励用户回供蒸汽和冷凝水,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用户和化工区的共赢。据统计,过去三年,漕泾热电共回收余量蒸汽约100万吨,回收冷凝水约300万吨,不仅为用户减少排放,还为客户创造了最佳效益。到2017年,每年为客户增加收入1.6亿元。”郭赉佳告诉记者。
一站式能源服务降本增效
郭赉佳表示,漕泾热电的定位是一家综合智慧能源服务供应商。他深有感触说:“我们的根在化工区,只有园区各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才有我们的发展。”
近年来,漕泾热电注重商业模式的优化和服务品质的提升,探索客户经理制,创新建立了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建立客户档案,定期调研访谈,跟踪客户的需求变化,从过去的供销关系转变为利益相关方关系,并为区内企业提供直供电、运检维、节能改造、新能源、检维修等菜单式、一站式能源服务。同时,建立了“智慧热网”,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开展智慧互联型能源输配网络工程建设,全面保障化工区热网系统的安全稳定。
郭赉佳举例说,为缓解天然气价格带给用户的运行成本压力,降低用户蒸汽成本,漕泾热电投资建设了新的蒸汽管线,引入上海上电漕泾发电有限公司燃煤蒸汽,并承担了蒸汽长距离所产生的网损,让用户享受到实惠的“新蒸汽”价格。从2014年投运至今,新蒸汽引用量大幅升高,2017年达到110多万吨。
郭赉佳说,通过全方位努力,借用热网平台,让利于客户,漕泾热电从2015年、2016年连续降低蒸汽价格29元/吨、25元/吨,累计减少下游用户成本达2.3亿元,累计下降幅度达到17%。据预测,2018年与2017年相比,将为用户让利6400余万元。
技术改造实现绿色发展
郭赉佳介绍说,作为行业内的标杆,漕泾热电建立了新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资源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努力塑造绿色能源企业形象。公司加强排放指标的实时分析,找出相关的设备缺陷和技术改进空间,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技术和人力的投入,加快系统改造,有效控制CO和NOx的达标排放。据统计,近三年改造项目均超过30项。共获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
公司技术改造成功案例最具代表性的是:亚洲首家燃气轮机干式低氮燃烧系统改造。为了降低环保排放,先后投入1.3亿元,公司于2014年和2015年分别对1#机组、2#机组进行燃气轮机先进低氮燃烧系统的改造,基本负荷时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可降至30mg/Nm3以内,远远低于国标要求,相当于每年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减少300吨,检修周期从原有的7200小时扩大到24000小时,大幅度降低了检修费用并增加了机组的可用率,各项指标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为了提升燃机的整体出力和热效率,漕泾热电还投入1.6亿元,对锅炉、汽轮机、蒸汽管道、热网、辅机进行全面的分析估算,并于2017年7月完成了中国首台9FA燃气轮机AGP改造,使公司能效上升2.9%以上,成为国内效率最高的燃气轮机组之一。
对于漕泾热电未来的发展目标,郭赉佳表示,“在系统内率先建成国际一流能源企业是我们企业的目标愿景。我们将继续关注热电联产主业,大力推进能源的循环利用,提升用户服务品质,成为园区满意的综合能源供应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