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化管〔2022〕89号
上海化学工业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平台
+园区”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
管委会机关各处室、区内各企事业单位、驻区各管理部门:
近期,管委会主任办公会议通过了《“平台+园区”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遵照组织实施。
2022年11月16日
(此件正文公开发布,附件不公开)
“平台+园区”融合发展工作推进方案
为深入贯彻数字中国国家战略,落实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园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根据《推进上海经济数字化转型 赋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1—2023年)》《上海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和《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化学工业区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制定本推进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总体部署和上海化工区推进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刻把握新时代化工产业发展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先进制造业发展,将化工区建成上海“国际数字之都”先导园区,不断彰显园区“制造品牌”的美誉度,为“两个基地”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澎湃动能。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底,实现园区企业数字化诊断覆盖率、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两个100%”,形成10+市级或国家级示范性智能工厂,打造“园区级+链条级+企业级”多层次工业互联网体系,促进园区制造业数字化发展水平保持全国化工行业前列,打造国际领先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化工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高地。
——加快推进5G基站等无线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初步建成高可靠、广覆盖、大带宽、可定制的企业外网络基础设施。提供可满足企业个性需求的5G网络切片服务。实现区内重点区域实际应用下载速率大于500Mbps、上传速率大于100Mbps、时延小于10ms。
——推动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穿透监控、应急响应、风险预测、能耗优化和公共服务等30+典型场景应用,探索形成具有化工产业特色的智能转型升级路径。
——“点、线、面”联动,构建园区工业互联网体系。“面”上通过引进或共建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建设“一园一平台”;“线”上通过促进园区产业链运行协调数字化,探索“一链一应用”;“点”上通过推动规上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方案,突破形成“一企一方案”。
三、重点任务
(一)以智能制造为方向,创设企业生产数字化标杆
1.开展数字诊断服务。加强与市经信委等部门沟通衔接,遴选若干熟悉精细化工制造的优质诊断服务商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围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安全监管、环境控制、检维修、仓储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开展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全方位、多维度掌握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情况,建立数字化改造企业(项目)库。
2.加快智能改造进程。以项目改造为抓手,推动数字技术与企业生产管理深度融合。推动企业加强数字化顶层设计,促进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的全面互联互通以及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业务流程的优化升级。支持企业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改造生产设备,提升核心装备和关键工序的数字化水平,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创新应用。至2025年末,实施3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
3.塑造引领示范标杆。支持企业建设5G全连接工厂,推动5G应用从外围辅助环节向核心生产环节渗透。制定智能工厂评选办法,开展化工区智能工厂、车间、生产线评选,形成“一企业一标杆”。鼓励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建设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工业互联网示范应用场景、智能制造车间等国家级或市级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提升数字化生产和管理能力。
(二)以应用场景为牵引,打造园区治理高效化范例
1.提升安全应急效能。建立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一体化联动平台,增强安全分析和应急救援可视化功能,实现对园区各类危险源、风险点、隐患处的动态监测、实时评估。重点建设园区“工业互联网+危化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园区危化品的全过程智能管控。推动实施“化工区特种设备安全智能化管理平台”项目,探索关键设备、安全设施管理新模式。进一步强化应急管理指挥系统的情报分析、处置决策、协同作战、监测预警等核心功能。支持企业建设安全生产和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双重预防综合管理系统,形成与隐患联动的风险动态评估、分析、预警、管控能力。
2.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升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提升感知数据一体化智慧化应用功能,建设数字化绿色低碳园区。完善大气环境、废水、废气实时动态监控体系,推动固体废物产生、储存、运输、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污染预警溯源能力,探索建立新型污染物监测网络。构建双碳管理模块,强化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与分析功能。为企业提供基于国际标准的碳排放数据计算口径,实现对企业年度碳排放量的预警、预测。
3.加速数字治理变革。依托“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融合态势,全面提高园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升“一网通办”园区门户数字化服务效能,加快政务大厅智能化管理建设,增强智能引导、智能填报、智能审批等服务能力。加速“一网统管”平台建设进度,建立园区生命体征指标体系,优化重构园区运行管理标准事项以及分拨处置工作机制,实现一屏观全域和一网治全区,实现重要事件的响应处置率100%。
4.提高能源管理水平。整合园区相关部门、企业或外部平台的各类能源相关应用,搭建园区智慧能源管理子平台。在线采集、计算、分析园区能源数据,开展智慧能耗分析,提升整体能源管理水平。把控能源流向,发掘高能耗节点,为推动能源利用和节能降碳工作提供数据平台支撑。
5.升级公用工程服务。搭建公用工程服务子平台,积极探索数据驱动的新服务模式,提升港口、管廊、水、电、蒸汽等服务能力。开展资源利用分析,研判公用工程资源利用现状和趋势,实现对各公用工程资源“底数清、情况明”,赋能企业运营“服务升、成本降”。督促公用工程企业基于企业生产、检维修、仓储等相关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生产活动。
6.强化口岸综合监管。实时汇聚海关、海事、边检监管的物料、船舶、人员数据,实现“人在干、数在记、云在算”。实施化工区智慧海关二期建设,精简通关手续、再造通关流程,实现化工区货物供应链全覆盖、可视化、可追溯,提高通关时效。升级化工区智慧海事系统,完善日常监管、应急管理等功能,增强数据挖掘分析能力。建设化工区边检智能化水域管控系统,实现对进入辖区船舶的全过程留痕以及海域、码头、梯口、卡口的一体化智能化管控。
(三)以数字平台为主体,健全工业互联网多级化体系
1.落实“一企一方案”。围绕设备数字化、生产网络化、服务智能化、新技术融合化等重点环节,督促企业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方案。覆盖生产、检测、物流等多个环节,开展工艺改进和革新,推动工业机器人应用、设备联网、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针对技术突破、工艺创新、场景集成和业务流程再造等环节,推动实现标准作业、可视管控、精准配送和最优库存等,促进生产数据贯通和管理智能。
2.打造“一链一应用”。促进企业向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数字化管理“六化”融合发展,探索打造“一链一应用”,实现“一链多场景”。支持区内“链主”企业试点建设产业链、供应链平台,连接园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成各环节主体资源。到2025年末,试点搭建1条产业链应用,培育数字化转型“链主”“链族”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改造升级。
3.建设“一园一平台”。围绕管理和服务的共性需求,搭建符合产业特色的园区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统一平台,向企业提供安全环保技改、公用工程服务、技术研发交易、物流仓储运输等供应链、产业链服务。强化工业大数据产品及服务供给,提高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水平。到2025年,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系统应用率达到100%。
(四)以数字底座为依托,构建深度感知泛在化网络
1.加强网络设施建设。持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布局,新建和改造一批移动通信基站、5个通信机房。充分利用园区各类杆、箱、廊等资源,到“十四五”期末形成拥有60个4G基站、70个5G基站的移动通信基础设施网络。加快IPv6、边缘计算、TSN等新技术的部署,切实提升业务承载、智能调度和多端融合能力。支持企业建设5G专网,同步优化4G网络,实现5G网络连续覆盖,推动5G与4G协同发展。
2.提高物联感知能力。以厂区为园区单位,在高危装置等重点区域,逐步实现气体、水体、火灾、红外感应等物联网传感节点的深度覆盖,构建“园区神经元”网络。以园区为城市单元,在生产、消防、公安、道路、港口等安全监管、交通管理各领域分阶段部署感知网络和传感节点,到2025年,建成NB-IOT基站不少于30个、eMTC基站150个以上,实现园区智能感知网络全域覆盖。
3.增加算力资源供给。扩容化工区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打造高性能工业云,为园区企业提供统一标准的算力、数据和算法服务,促进各业务环节的计算资源共享和工业数据流动。围绕工业互联网、云AR/VR、超高清4K/8K视频等应用需求,毗邻人、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科学布局若干边缘计算节点,着重提升边缘计算的智能性,提升云与端的互动效率、响应速度和云端资源的有效利用。
四、保障措施
1.优化组织机制。在智慧园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平台+园区”融合发展工作各部门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围绕行动计划实施,加强统筹推进、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和综合协调。持续加强宣传普及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营造园区上下共同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良好氛围。
2.强化人才支撑。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支持企业和院校、科研院所等联合建立数字化实习实训培养基地,培养数字化技能人才。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等各方资源,成立数字化转型专家智库,搭建工业大数据联合创新实验室。面向企业高管、首席信息官和信息化工作者,造就一支复合型、具有实际操作技能的智能制造人才队伍。
3.加强推广应用。注重典型经验总结推广,通过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组织培训等形式,发挥典型引路作用。支持企业协会、智慧园区产业联盟等建立专业服务体系,促进企业对接交流。针对园区化工产业集聚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加大精准扶持力度。
4.完善数字安全。深入推进网络安全知识技能宣传普及,建设更具韧性的园区安全底座,强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增强运行监测和分析预警能力,加大治理力度。支持重点企业建设安全态势感知和综合防护系统、中小型制造企业“安全上云”、龙头骨干企业建设安全公共服务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